为全面做好小麦收割期间的防火安全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切实预防和减少麦收火灾事故发生,6月份以来,我省各地消防部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三夏”麦收防火宣传活动,打响了麦收防火安全“保卫战”,筑起了麦收“防火墙”。
“火焰蓝”田间地头"龙口夺食"
在广袤的田野里,农机驰骋,田间地头一派夏忙景象。6月,“三夏”麦收进入高峰期,面对不利天气等影响,各地“龙口夺食”全力打好夏收硬仗。运城市各级消防救援队伍也积极行动,全力服务“三夏”抢收,助农纾困解忧。
在闻喜县河底镇河底村,小麦成熟开镰收割,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抢播、抢种,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大爷,开始收麦前要对农机设备进行油路、电路检查,排除火灾隐患,特别是进入田间作业的内燃机械设备,要安装防火罩,配备大容量灭火器。夜间作业时禁止用明火照明,坚决杜绝田间、麦场吸烟和使用明火。”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闻喜大队宣传人员也抢抓时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宣传,将和当前麦收息息相关的知识传递给村民。不仅如此,宣传人员趁着村民闲暇时间,仔细请教了农机构造知识和拆卸技巧,熟悉了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了不耽误抢收,认真拍摄了教学小视频,准备回家后再反复学习:“我这一天可是没白来,在日常救援和宣传中,这些知识都用得上。”
因自然地理条件所致,绛县西赵村种植的都是旱地小麦。近期,受冷空气影响,加之连续降雨,村民们只能趁着晴天,穿梭在麦田里加紧抢收。“我家有7亩多地,时间紧任务重。”村民赵师傅说。得知村民的困难,绛县大队的宣传人员业余时间赶到村里,帮着村民一起收麦。
与绛县一样遇到雨水问题的,还有盐湖区的西姚村。在南城街道西姚村逢春广场,村民李春喜正在晾晒自家的麦粒。他说,他家一共13亩地,从早上8时收到晚上10时,因为麦子比较多,担心不能及时收回晾晒,特别着急。盐湖大队的宣传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帮他干了一中午,“他们连口饭都没吃”。
“不要在麦田动火、吸烟,不要在麦地使用裸体导线、挂钩线、地躺线,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要焚烧秸秆……”为了能让村民们安心收麦,盐湖大队的宣传人员将消防安全提示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广而告之,提醒村民收麦时注意防火安全。
忙碌的麦收间隙,芮城县的村民们在家门口欣赏到了蕴涵消防知识的快板和小品表演。“不留神,烽烟起,一把大火烧到底。保安全,不吸烟,丰收就在你身边。”“麦收防火都有责,谨慎迎来大丰收。”……朗朗上口的语句,诙谐捧腹的表演,展现了芮城大队宣传人员的创意。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给忙碌的村民带去文化享受,不仅帮村民缓解了疲劳,还为他们送上了消防知识手册及宣传彩页。宣传人员现场给村民详细讲解麦田火灾的引发原因、特点,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要加强麦田收割机、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日常检查,坚决杜绝田间、麦场吸烟和使用明火现象。
“麦收时节,天气状况影响重大。”稷山大队宣传人员说。近期的天气预报成为运城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关注的热点,一旦天气预报有雨,他们便立即分组赶到各村帮助村民收麦。
“组织扑救时,要同步开辟跟其他麦场及可燃物之间的隔离带,并对附近的可燃物进行喷水,防止飞火酿成大灾。”麦浪里,稷山大队宣传人员一边帮村民收麦,一边跟村民讲解麦收期间防火、防灾安全知识,与村民、收割机司机进行交谈,并耐心解答村民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宣传人员还精心选取多条内容实用、接地气的消防安全提示语,张贴在主要道路口、麦场等地,引导群众加强防火措施。
忙碌的身影、接地气的提示、详细的讲解、实用的知识……“三夏”期间,运城支队14支消防宣传小分队的宣传人员不间断穿梭在田间地头,用他们的热情和服务筑起麦收“防火墙”,只为确保颗粒归仓。
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在仓”
“麦收嘞,开镰喽!”伴随着一声吆喝,临汾市浮山县拉开了麦收的序幕。收割机轰隆隆前行,高速旋转的滚筒将麦秆“大口吞下”,金灿灿的麦粒雨点般垂落在储粮箱内……
眼下,又进入一年麦收最忙的时节,“三夏”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但是,往往越是忙碌时,越容易放松警惕,给隐患留下可乘之机。
麦收时期,最可怕的杀手就是火。野外用火、烧荒、烧秸秆等行为容易引发火灾,加上天干物燥,麦田一旦起火很难及时扑灭。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麦收安全意识,切实做好麦收期间防火宣传工作,连日来,临汾市消防救援支队浮山大队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北王镇南茨庄村、张庄镇聚粮村等十余个村庄开展防火宣传、隐患清除等志愿服务活动。
出发前,他们认真准备了宣传资料,拷贝了视频素材,印制了防火条幅,还编排了防火顺口溜,准备在村广播站播出。
志愿者服务队先走进张庄镇柏村,三人一组,分别走进田间地头、村庄屋舍,向村民讲解火灾防范知识,清除火灾隐患。遇到年纪大的听不清,他们就多说几遍;年纪小的听不懂,他们就简单讲;看到骑电动自行车的,还会特别提示充电时不要放在屋内,不要靠近木材、农机具。对于村民们的疑问,志愿者耐心给予解答。村广播站里,志愿者用地道的方言,把消防知识讲给村民们。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1200多年前,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以这样的诗句描述夏日农民收获的场景。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麦田里一辆辆大型农机代替了人工劳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但每年麦收都有因农机具故障或保养维修不当、操作不规范引发的火灾和事故。为此,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当地供销合作社,在麦收前对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和保养,对从事农事服务的农机手进行了培训,采取“一条龙”的服务方式,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从进入芒种起,连续半个多月的上门宣传让浮山大队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也理解了村民们对麦子的深厚感情。他们把服务“三夏”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工作,精心安排,细致入微,着力做到“麦子不到手,服务不松手”。
最远的一站是北王镇南茨庄村。该村的王家斌大爷已经70岁了,家里种有6亩麦地。6月15日,浮山消防志愿者一行5人到村里宣传时,王大爷正在地里忙碌,收割机已经收了一仓麦子。在了解到王大爷的儿女都在外打工,家里仅有两个人收麦后,志愿者们有的跳上三轮,有的背起麻袋,互相协作,将收割的麦子快速装车。看着颗颗饱满的小麦,大爷大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就在“夏收”掀起热潮的同时,“夏种”也开始推动。目前已经收割完的农田正在进行麦田后期管理,抓紧腾茬抢种。有的村民在田地里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留下重重隐患。志愿者们在宣传中盯紧关键节点,督促村、街道发挥网格作用,对多次出现问题的区域实行重点监管,看牢田间地头,保证了“三夏”农事由“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在仓”。(雷岳军)
1、凡本网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运城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运城公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