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挖河东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聚焦理论铸魂、实践聚力、典型引领、数智赋能,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理论铸魂——凝聚和美乡村新思想
近年来,运城市聚焦伟大成就、深刻变革、幸福生活,组建对象化分众化特色宣讲团,深入开展“百团千人万场”大宣讲5.8万余场次,惠及群众370万余人次,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
“满面春风乐开怀,欢庆党的二十大召开,打起竹板扭起来,锦绣河山美如画,普天同庆党的二十大……”河津干板腔表演艺人走街串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其风趣幽默的演唱,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群众。在河东大地,像这样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基层理论宣讲处处可见。运城市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与文艺工作的有机融合,创新“理论+文艺”的宣讲模式,变“单口相声”为“百家争鸣”,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舞台”,把舞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把理论传播到百姓心田里,让广大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享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滋养。发动全市文艺团体、文艺骨干,引领带动乡村文艺力量,以戏曲、民歌、快板、微电影等形式,精心创作出一大批格调高、内容新,群众喜爱、通俗易懂的高质量宣讲作品。河津干板腔、垣曲镲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朗朗上口的唱词,再结合彩车、花灯等节庆元素进行表演,让广大群众在喜庆氛围中感受美好时代的幸福生活。临猗县“古郇金秋艺术团”创作的眉户小剧《老两口学报告》,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用活灵活现的对唱表演,唱出人民群众对党的歌颂和感恩。
乡村振兴,思想筑基。运城市持续加强基层理论宣传宣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将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联系起来,把“我们想说的”和“群众爱听的”结合起来,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用“身边事”阐释“新思想”,推动理论宣讲“活”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践聚力——共奏和美乡村新乐章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成了点亮温暖人心的灯塔,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绘就河东大地最美色彩。运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组建覆盖广泛、构成多元、特色突出、富有活力的县乡村三级“十必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作用,以开展“十必到”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由“进村”向“入户”深化,由“见人”向“走心”深化,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暖人心、聚民心,在服务群众中引导和凝聚群众,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盐湖区西王村将200余名农村骨干志愿者分片包联,与全村2800余户以“1+10”模式进行结队服务,各巷队长志愿者“一人包一巷”,并逐户走访、见面见底,全面摸清群众家庭情况,听取群众需求,帮助解决问题。芮城县大王镇针对留守老人多的实际情况,围绕“推进群众自治、提升治理效能”,在全镇12个行政村开展“孝亲敬老月”主题活动,并引入芮城县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幸福午餐”项目,同步开展送戏下乡、爱心义诊、爱心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工作有机融合。平陆县组织全县技术能人在9个乡镇开设“点餐式田间课堂”,帮助群众解决春耕生产、环境治理等问题1000余个,开展花椒、核桃、玉米等农作物田间课堂培训30余期,培训村民3000余人次,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个村镇街道,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让“志愿红”成为文明实践的标准色,让志愿服务成为最动人的音符,为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典型引领——营造和美乡村新气象
“见贤齐,见不贤而嫉;慕义崇德,不进则退。”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运城市坚持以培育“最美运城人”文明品牌为引领,以“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为载体,以移风易俗为重点,塑造“最美”风景,播撒“最美”种子,弘扬“最美”精神,让学习榜样、争当先进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助力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一片天空”。
立起价值风向标——
每一个为生活负重前行的普通人,都应当被看见;每一个为梦想努力奋进的平凡人,都值得被歌颂。运城市委宣传部启动百名“最美运城人”选树宣传活动,坚持把宣传教育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健全完善“最美运城人”的发现培育、选树宣传、学习实践机制,让更多平凡却伟大的“最美运城人”脱颖而出、家喻户晓。
平陆县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王玉芳十余年走遍曹川镇40余处文物点,尽自己所能保护历史的痕迹、文化的沉淀;58岁的吉巧惠创办盐湖区吉巧惠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刺绣文化传承与发展;绛县大交镇相关负责人带领基层干部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把绛县的农产品推介到全国各地……“最美运城人”如同一股暖流,带给全社会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激励和引导更多人身体力行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弘扬道德好风尚——
华夏文明从古老的河东大地一路摇曳而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崇德向善的精神基因在1.4万平方公里的沃土生根发芽、代代相传。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出台《运城市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导意见》,将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建立健全各类先进典型关爱激励、礼遇帮扶工作机制,出台就业就医、景区游览、交通出行等优惠举措,让先进典型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
截至目前,全市有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有47人荣获省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有29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有45人荣获“山西好人”称号,带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打造文明金名片——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运城市坚持把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文明素养,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红白事简办,摆桌不多情意重;少酒少菜少浪费,移风易俗当立行……新绛县北社村红白事全部由理事会承揽,宴请均在村家宴中心举办,做到“三统一、三不、三少”,即统一规范宴请规模、统一饭菜标准、统一设备,不设烟酒、不请婚庆、不攀比,花费少、浪费少、操心少。同时,村家宴中心的盈余额用于日间照料中心70岁以上孤寡老人和80岁以上双健老人以及低保户等25人的一日两餐(早、午)的开支,全部免费,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河津市米家湾村积极推广“火葬”,10年前建成了“祭祀堂”,本村免费存放骨灰,可供40年至50年使用;白事简化流程,灵车由村里负担,锣鼓使用本村锣鼓,本村火化者还可补贴3000元,反对攀比、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日益浓厚。垣曲县坚持因地制宜“设星”、规范程序“评星”、三级激励“奖星”、动态调整“管星”、示范带动“用星”,通过“五步创评法”的实施,形成以“星”为荣、争先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为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星联动”创评“文明之星”的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做法。
如今,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明公约”,不仅“约”出了乡村治理新气象,更“约”出了乡风文明新生活。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项项创新部署厚植新风正气,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正激荡在河东大地上。
数智赋能——绽放乡村文化新活力
农村文化礼堂是新时代基层文化供给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农村文化供需匹配不紧密、地区供给不平衡、文化礼堂运作低效等痛点。近年来,运城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数智文化礼堂”,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实现精品文化的精准送达,让文化礼堂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实现了农村文化礼堂“门常开、戏常演、人常来”。
针对农村社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存在的“牌子多、本子多、样子多”的“三多”问题和“群众难组织、活动难经常、思想难统一”的“三难”问题,运城市围绕农村文化丰富供给和精准送达机制改革,在万荣县率先开展“数智运城”文化服务平台试点建设,以数字化改革手段推动文化礼堂迭代升级,积极探索开发线上“数智礼堂”文化服务平台,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基层文化宣传主阵地和人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万荣县北薛朝村数智文化礼堂秉承简单化、融合化、常态化的总体思路,坚持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建管用育”一体推进,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实现精品文化的精准送达,让文化礼堂服务效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网牵。以数智运城网上服务云平台为牵引,统揽线下场景服务工作,打造“三厅一堂”网上服务云平台,内容涵盖理论宣讲、现场直播、戏曲文艺、电影电视、技能培训等,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政府的“送”和群众的“需”精准匹配,群众既能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也能到文化礼堂大屏操作,老人、儿童都能一点即通、一触即看、一键求助,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海量的文化资源。
一屋看。聚焦数智文化礼堂和乡村文化建设需求,延伸线下场景功能,打造新型“农家书屋”,构建“动静鲜明”的文化传播路径,静的是农家书屋,洗涤心灵、沉淀思想;动的是文化礼堂,传播文明、娱乐身心,实现对文明实践的内修外养。
一体转。就是线上线下、室内室外和各类服务功能统筹融合、统转联动。依托数智文化礼堂,融入开放美学理念,拆除村级组织中心和文化礼堂的围墙,利用周边空地建游园,置设施,加强室内室外联动,让群众既能在室内活动,也能在室外休闲,全方位提高数智文化礼堂线下场景的吸引力、使用率,真正实现数智文化礼堂为民服务的实用化、便捷化、高效化。
风气之渐,积习日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河东儿女用文明素养升华城市品质、用民生温度彰显发展高度,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正在河东大地徐徐展开。(稿件来源:山西省文明办 运城日报)
1、凡本网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运城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运城公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