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扫描
记者 游映霞
在古建古迹中触摸厚重底蕴,去运城博物馆探寻文物故事,亲近多彩非遗体验传承,行走运城看文化繁荣、品味文化活力……近年来,我市文化传承取得长足发展,更多新型文化业态涌现在人们生活中,更加优质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群众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更加丰富,新时代全新文化生活图景正在绘就。
丰厚资源 焕发光彩
一场大型公众考古活动,让市民走进我市6处重要考古发掘工地,跟随考古工作者寻访脚下的文明密码。去年10月,我市启动“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大型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向群众宣传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这场活动不仅让广大群众感知运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更是在不断提高全民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意识中,推动全市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开手机小程序扫描,“观妙入真——永乐宫壁画保护与传承特展”《朝元图》画像的角色能够一一识别,游客还可获取更多关于永乐宫壁画、建筑、雕塑艺术的内容。电子屏幕上,《朝元图》壁画中的青山绿水“动”了起来,在本体得到科学保护的基础上,《朝元图》数字化保护及其成果应用,更让永乐宫壁画“观得其妙而入得其真”。
运用数字技术,解州关帝祖庙利用文保监测技术掌握文物变化情况;在中轴线上,两边长廊铺装游步道,开展了一系列展示提升项目。如今,当游人踏上中轴线,便可身临其境地穿越千年历史,沉浸在悠久而震撼人心的场景之中。
……
近年来,我市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系统性的保护、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创新文物保护利用形式,将文物保护和科技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设备更新,使宝贵的历史记忆再次呈现,并让丰富的历史遗存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自永乐宫、解州关帝祖庙、广仁王庙、后土庙、司马光祠等国保单位被省文物局确定为国宝级活化利用试点单位以来,我市牢牢抓住几处金字塔尖的“关键少数”,着力打造文物保护利用的标杆单位。我市先后组织相关单位从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监测预警平台搭建、数字化保全、展示展览、文旅研学、文创研发、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一宝一策”,针对性完善《国宝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国宝级文物单位保护和活化利用专项实施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近年来,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5家单位各自实施了多项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并开展了数字化保全工作,各家单位的研学课程与研学体系不断完善。
此外,对于低级别文物,我市认真分析本市文物资源的类型、级别和比重,将占比文物总量“绝对多数”的低级别文物建筑作为保护利用的重点。经专题调研,出台了《关于加强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提出了“安全第一、保护为先、一处一策、以民为本、融合发展、调动各方”的原则,通过“有人管”“有钱修”“保得住”“用得活”等四方面任务,实现“修一处、成一处,用一处、活一处”的基本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文保单位文旅融合典型经验突出,尧台三庙、关龙逄墓冢园、东郭墓地的保护利用模式在全省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类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形成了典型经验和亮点做法。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尧台三庙在文旅融合大趋势中抢抓机遇,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建设尧帝文化博览区、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区、“映像蒲坂”古蒲州文化体验区、红色教育实践区、民宿主题体验区等五大特色区域和一条台地自然观光带,成为集农田采摘、尧舜文化体验、特色餐饮住宿、中小学生研学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以及周边地区游客追寻祖先遗迹、度假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有效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文化底蕴,丰富而璀璨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屹立千年的古遗址古建筑,守候着河东的底蕴与厚重。而今,广大来运游客能够穿越时光隧道,与古往今来展开深刻对话。
馆藏活化 生气勃勃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运城博物馆数字魔屏“国宝微观”界面上,数字建模精度细腻,青铜器纹饰清晰可见。来馆的小读者争相放大观看青铜器,感受数字化文物新体验。数字技术与馆藏文物碰撞出“新玩法”,吸引更多人走进运城博物馆,从珍贵文物中汲取精神滋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为了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目前,运城博物馆不断加快藏品数字化保护步伐,正在运用VR虚拟现实、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展示,通过技术升级让文物“走”出展柜,努力提升文化传承发展和文物活化利用水平,让博物馆进入百姓的生活场景,文物古韵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博物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去运城博物馆看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体验。看展览、买文创,人们纷纷跟随这股文化新潮流,踏上一场酣畅淋漓的河东访问之旅。线下博物馆参观持续火热,线上博物馆游览迎来热潮。运城博物馆文化风潮持续升温——精心策划的展览将人们带入历史的长河;线上的云端直播更是为观众呈现了丰富的文物知识干货;参加运城文化知识竞赛、听一场专家讲座、买一件精美文创……运城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展示运城历史文化的窗口,更是市民精神家园的象征。在这里,文化活动的频率和质量独具特色。
运城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为总指引,立足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在守牢文物安全工作上强防线、在提升展陈质量上强特色、在学术研究成果上强推广、在文化教育服务上强形象,业务稳步有序开展,为打造“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持续贡献博物馆力量。
运城博物馆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活力。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和特色形象的打造,运城博物馆成功让文物“活”起来,进而“火”起来,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市场的双赢。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开展的“一万年文化史之文明孕育”“走进运城博物馆 寻根文明”直播活动,吸引了近350万人次“云游”运城博物馆。去年以来,共有超70万名游客参观运城博物馆。为了应对游客高峰,运城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安保工作、优化参观路线、实施预约限流制度等,确保了游客的安全和参观体验。此外,运城博物馆还通过新浪微博等平台开展了近百场“云游博物馆”直播,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博物馆热”,正在让更多的人心灵得到润泽,文化自信得以增强。
文创研发更加配套。适应“博物馆+旅游”新业态,在“大文创”理念下,厘清文创产权、文创参与、文创营销三大实质内核,探索自主研发、合作开发、IP授权等多元开发模式,探索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的现实发展路径。运城博物馆与多家专业文化创意单位合作,不断提升文创产品开发应用水平。目前,运城博物馆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上线销售的文创产品共有385种,文创商店有5个实体店面、3个网络销售平台,通过博物馆藏品文化内涵与产品载体的巧妙结合,实现文创产品的精心制作,“跃龙门”系列文创等长线产品深受观众的喜爱。
学术研究纵深化扩展。运城博物馆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协作推广机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立足行业发展前沿,关注文博研究动态,编辑出版《运城文博研究》(2023),编印了“织锦春晖——晋南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展览配套图录,完成了“织锦春晖——晋南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宣传片拍摄、数字虚拟展厅制作及线上部署。围绕“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课题,联系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国家博物馆考古院等文博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学者面向公众举办公益学术讲座8场。
创新表达 文化更鲜
非遗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纽带,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8项,位列全省第一。非遗活动的背后,是运城丰富而地域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众多非遗项目点缀、装扮着运城这处文化汇集地,精美非遗工艺品带领人们穿越千年。现如今,河东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古老非遗与当下美好生活的融合、涌动的澎湃活力。如何让非遗技艺“活”起来、“火”起来?我市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
4月30日,2024年运城非遗文创新品推介暨“运城礼物”非遗市集活动举办。现场推出了10件运城非遗文创新品,包括“黑泥密语”护肤套盒、“关公银像”、《河东十三邑中华编年史》读写绘、绛州澄泥砚等,每一件文创新品都是对传统工艺的现代诠释,展现了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精彩碰撞。非遗市集云集了全市60余家各级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单位,全市13个县(市、区)特色礼物一同精彩亮相,传统文化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也为城市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非遗+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为老手艺的传承注入了强劲动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携手非遗传承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平台,以“新”消费带动“老”手艺,让非遗传承“活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促进文旅产业、非遗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市举办非遗集市、非遗展示展演、非遗进校园等多种活动,展示非遗魅力。同时,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庙会、戏曲演出、非遗展演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朝元图》《只此青绿》掐丝珐琅釉画摆件,车挂、茶具、书签等文创设计巧妙,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掐丝珐琅釉画传承人梁文平的作品根植河东文化土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涵盖关公、盐湖、永乐宫壁画等元素。在我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梁文平先后参加国内、国际高端展会30余次,其作品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宣传河东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此外,他举办的掐丝珐琅课堂举办研学活动近百场,让青少年直观感受非遗魅力,提高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
除了掐丝珐琅釉画,我市还有绛州澄泥砚、永乐桃木雕刻、稷山金银细工、惠畅土布等众多匠心独运的非遗项目,各式各样的非遗技艺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还走进了大众视野。为了更好助力非遗发展,我市陆续举办了各种非遗文化展览、演出、研讨会,体现出河东古老大地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思想认识,促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中。
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运城文化的审美意趣,凝聚了深厚而博大的历史记忆,散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当下,丰富厚实的运城非遗正吸引着广大国内外游客到运城沉浸式体验,成为运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压题图片:游客在永乐宫景区排队参观元代壁画。
记者 常 奇 摄
1、凡本网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运城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运城公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