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秋
“烟火通尘世,云霞开晚晴”。近日,我们来到稷山县,走进三晋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东工匠六代传承的益泰永木雕所在地,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缓步迈入木雕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益泰永镏金匾额,醒目吸睛。展厅陈列着部分老桌子、老椅子、旧匾额等物件,其中有一块题着“浩然之气”的旧匾额吸引了后稷研究会专家陈小明跟黄建中两位老师的目光。两个人左看右看,爱不释手,细看大有来头,落款正是后稷母亲姜嫄的家族——邰氏,文史遗珠,贵不可言。还有一块高高挂起的“德茂庆”匾额,看着很是陈旧,虽斑驳不清,却古朴沧桑,“德茂庆”三个大字似乎在无声地述说着它的传奇历史。经益泰永木雕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晓理介绍才知,“德茂庆”原是“益泰永”的前身。
原来早在1863年,稷山县寺庄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曹锦仁,不但会制作寻常农具,更是精益求精,制作了匾额、木雕等,直至创立了“德茂庆”字号。光绪年间,二代传承人两兄弟分家,大哥仁义厚德,把老字号“德茂庆”让给了弟弟,自己新创立了“益泰永”字号。在这一礼一让之间,让大家对山西人厚德、重义的品格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大厅里,展陈着寓意丰收的红枣跟葡萄,颜色深红油亮,饱满圆润,竟跟真的一样,让人不自觉地想用手摸一摸。经曹晓理介绍才知,这红枣和葡萄竟然是用雷击枣木制作而成的,不但寓意好,还有趋吉避凶的作用。文友晋永红跟陈小明即兴来了个唱和:“珠玑隐腹意行刀,更胜丹青运彩毫。三月枝头花尚少,天工假手赐葡萄。”陈小明更想把葡萄摘回家:“精雕朽木妙挥刀,籽粒熟生惊纤毫。恐有清风窗外过,推门欲摘绿葡萄。”
展厅内有线条流畅的菩萨,用兴乐拔苦之心对众生,也有精雕细刻的骑龙驾凤,还有一脸慈祥的寿星,顶着智慧大包,等着为人们送去福寿康宁……每件作品都精致大气,十分注重虚实主次、层次结构的处理,写实中带着技巧变化。作品既有北方木雕的大气质朴、厚重深沉,也有南方木雕的细腻温婉,造型精致,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观者不由得陶醉不已。
益泰永几代人不但恪守“木雕活儿要做好,全看起收一把刀”和“活儿大,活儿小,该做的遍数不能少”的祖训,更将祖训发展成今天“说好不如做好木上刻春秋,要做就做最好的木雕艺术”的学艺之风。
突然想起早上开车出门时,收音机里说到对“工匠”一词的解析。“工”就是一人立天地,加上个人就是个“天”字,也就是说人是那个接天通地、支撑天地的人。北宋大家张载曾说“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本无心,以生物为心,木本无意,以雕者为意。保持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而“匠”在《说文》里面的释义就是木工,“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也就是说工匠不是简单的制作,而是要有创新创意,有自己独特的超前思维和浓厚历史的技艺传承。
木雕的韵味,不是刻板的,它们是有灵魂的,从一把刻刀开始,与我们相遇、相知。它们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时光的见证。走进益泰永,走进工匠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灿烂人生,探索匠人匠心的不悔精神!
回程有雨落下,送来一分清爽,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心底久违的清澈与宁静。
1、凡本网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运城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运城公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