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鲍长安、赵凤梅家庭:孝悌传家福泽长
时间:2024/1/10 10:31:27     来源:运城晚报     编辑:小峻

 

鲍长安、赵凤梅家庭:孝悌传家福泽长

 

 

鲍艳艳和父母

四世同堂

 

“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老爸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

1月7日,在真挚的祝福声和热闹欢乐的气氛中,鲍长安老人度过了他的86岁生日。一直以来,每当鲍长安和老伴赵凤梅过生日,后辈们都会齐聚一堂,带着蛋糕和礼物,做一桌丰盛的家常菜,为他们祝寿。于这个如今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而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家风家训,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个家庭成员身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团结一心、互敬互爱”的家庭和谐曲。

近日,记者走近两位老人及他们的女儿鲍艳艳,了解了这个家庭背后的不凡故事。两位老人20世纪70年代来到运城,无亲无故全靠个人努力打拼,换得了如今一大家的幸福。优良家风,离不开两位老人的言传身教,也离不开子女在潜移默化中的汲取与传承。

苦难造就坚忍品格

鲍长安今年86岁,赵凤梅今年80岁,老两口精神矍铄、身体康健,耳不聋眼不花。老人能有如今的好状态,源自儿女们的孝顺,更源自他们有一份好心态。

赵凤梅是晋中市昔阳县皋落村人,父母在她十来岁时先后因病离世,只剩下她和姐姐、三个弟弟相依为命,常年吃不饱穿不暖,连盐都没得吃,生活之苦可想而知。十一二岁刚上初中的赵凤梅,还被县里的戏校选中去了剧团,每天辛勤练功,师傅们非常严格,但她都咬牙挺了下来。那个年代,她知道为了生活需要一技傍身。

“这么穷,你们往外逃啊!”这是鲍长安第一次来到赵凤梅家中的感受。

鲍长安是西安人,曾在西安市卫校上学,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卫生厅,后被分配到忻州市(原忻州地区)宁武县阳方口煤矿医院药剂室。也就是在这里,赵凤梅的姐姐认识了为人踏实肯干的鲍长安,便为他和妹妹牵了红线。

鲍长安的父亲是河南人,曾在西安一家兵工厂修理枪炮,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坚持供鲍长安读书学习。尽管父亲在他很小时候也去世了,但他牢记着父亲的谆谆教诲。

同病相怜的命运,拉近了鲍长安和赵凤梅的距离,不久两人就结婚成了家。那个时候,吃食只有粗粮,过年才能吃上一口白面饺子,那便是最好的饭了。

老两口育有三个孩子,女儿鲍艳艳排行老二。老二出生没几个月,为了养家糊口,赵凤梅带着她,去水土保持专业队插了两年队,几岁的大儿子跟着鲍长安过活。人们得知赵凤梅已有两个孩子还来插队,纷纷为她点赞。

因为曾在剧团学过一技之长,她还经常作为主演为矿上的兄弟表演节目。

记忆留下了苦难,但更多的是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踏实坚忍的品格,遇事全靠自己去拼去闯。

虽然父母去世时赵凤梅还很小,但她清楚记得父亲开垦了20亩荒地,种植玉米和谷子,哪怕自己吃糠咽菜,也保证交齐公粮,报答党恩。她还记得父亲拉着她找寻二叔的情形。二叔参加过百团大战,是连级以上的干部,后来被敌人暗害。“父亲一直想要找到二叔的遗体,但直到去世都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赵凤梅说,她一直在多方寻找二叔,虽然目前还没结果,但她不会放弃,会继续和孩子们寻找,希望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

国家也并没有忘记二叔,因为二叔没有后代,国家赠送的慰问品都直接送到了赵凤梅兄弟家。

老两口深深明白,正是因为二叔和像二叔一样的共产党人的付出和贡献,才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和国家的繁荣发展,所以他们更应该珍惜眼前,脚踏实地地生活。

奋斗浇灌幸福花朵

因表现优秀,赵凤梅争取到了调动工作的机会。由于运城离西安近,两人选择了运城。1976年,赵凤梅进入原运城地区外贸包装公司,鲍长安进入第二医院工作。异地他乡,无亲无故,一切从头开始。但不变的是二人的踏实肯干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赵凤梅是“一口清”仓库保管员,各个县的几百种商品她都如数家珍,带领“一口清”仓库获评全省外贸系统五优仓库,并上了运城光荣榜。鲍长安曾担任二院药剂科主任,那个年代都是“制剂”,药剂需要制作和调配,所以他经常加班加点。在鲍艳艳的记忆里,经常有乡邻拿一包药来询问父亲,父亲拿出一片,放嘴里浅浅舔咬一下,就知道什么药,叮嘱乡邻该怎么服用。

两人的一举一动,孩子们全都看在眼里。早在宁武生活的时候,年纪还小的鲍艳艳和大哥虽然不懂什么是艰苦,但他们知道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帮妈妈去捡拾别人没烧尽的炭核。偶尔家里有个鸡蛋,父母让给孩子,鲍艳艳和大哥总会留给小他们好几岁的弟弟。知道父母工作忙,很小的时候鲍艳艳就经常帮家里干家务,洗碗、洗衣服。小小的个头儿因为抱着盛满水的洗碗盆,经常弄得胸口湿湿的。提及这个细节时,鲍长安泪湿眼眶,他知道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有所亏欠。

父母的付出,孩子们的懂事,让这个家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大儿子工作第一年就把50元工资交给了父母贴补家用,鲍艳艳买房,父母和兄弟都给予了帮助……全家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终于迎来四世同堂。

前不久那段极寒天气,鲍长安和赵凤梅没有受一点风寒。因为这个冬天他们住在外孙的房子里。老两口过去住小院,自己取暖,这一直牵挂着儿女们的心,每年过冬他们轮换着接老两口去住。

品德滋养优良家风

三个儿女全都事业有成,在各自岗位作出了贡献。提及对儿女的教育,老两口说并没有刻意去说教,但他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个原则:什么坏事都不要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决不违法乱纪。

鲍艳艳曾听大哥讲过两件事。在宁武时,大年初一的凌晨,点燃树枝和煤炭组成的火堆(系当地的民俗“旺火”),燃烧时间越长就预示着来年越红火,大哥五六岁时正淘气,除夕晚上天还没黑就点了火堆,母亲知道后狠狠把他揍了一顿。“那会儿我哥小,调皮不懂事,但后来他跟我们讲,是母亲让他知道什么是规矩,什么是敬畏。”鲍艳艳说。

还有一回,大哥在外面和小伙伴起了争执,父亲看到后不问青红皂白,先踢了大哥一脚,一下平息了“战争”。“发生了事情如何最快把事件平息,就是要先管好自己人,先找自己的原因。”鲍艳艳说,后来大哥明白了父亲的苦心,这也让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在后来的生活中,悟出不少智慧。

老两口有退休工资,虽经历过艰苦日子,现在的生活早已翻天覆地,但他们仍然非常简朴,任何物品都做到物尽其用。“很多东西不说贵贱,而是看需不需要。”鲍艳艳说,直到现在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仍然都“很会过光景”。

家风如雨,润物无声。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鲍艳艳他们继承了父母踏实坚忍、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向上向善的美好品质,并且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鲍艳艳和儿子一家原本住在同一个小区。如今她和儿子、儿媳、孙女、孙子住在一起,儿子的房子空出来,让老两口住。这也方便她照顾老人,每天晚上给老人送去晚饭和物品,再打扫整理。每天中午,老两口就到她那边吃午饭,还能在小区里锻炼锻炼。

对父母孝敬,对待自己的公婆也同样。鲍艳艳平时经常去照看他们,操心老人的饮食起居,还让父母和公婆常小聚交流。

鲍长安、赵凤梅的孙辈们有的在上学,学习成绩优异,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已上幼儿园的小重孙,也在无形中模仿着大人们尊老敬老的行为。赵凤梅说,有一回她起身准备走,四岁的小重孙赶紧拿拐杖给她,让她很是高兴。

鲍艳艳笑说,她曾问过儿子将来老了怎么办,儿子笑着说:“你们怎么管姥姥姥爷,我们就怎么管你们。”

这正是家风传承最质朴但又最美好的诠释。家风滋养,福佑着一家人,也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王捷)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运城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运城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运城公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